如何让城市可持续发展

发布时间:2014-01-08      新闻来源:一览园林英才网

   

   古往今来,城市要经历一个兴起、发展、繁荣、衰败乃至消亡的变化过程,世界各地众多的古城遗迹就是佐证;现今仍有一些资源型城市因资源耗竭或产业下滑而“城衰”。因此,城市可持续发展,既是城市政府管理的中长期目标,也是一个永恒的研究课题。
    经济繁荣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繁荣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前提。如果没有生产,就无法维持城市居民的消费需求。只有经济繁荣了,才能聚集人气,城市才能有活力,也才能有竞争力。
   一个地方经济要发展、要繁荣,就要一定数量的人口。人多了,人生存所需要的消费品数量就大;需求增加,消费品的生产、加工、运输等相关行业就会发展繁荣起来。建国后,我国曾有过生产型城市还是消费型城市的讨论,现今看来已经没有人怀疑生产对于城市的重要性了。于是,选择合适的产业并培育其发展壮大,就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。城镇化是我国增长潜力之所在,不仅可以扩大内需,也是群众分享发展成果的最经济途径。产业的选择要有利于城市化原动力的回归。进城、成为城里人,过上美好生活是我国农民的历史夙愿,是城市化的原动力。在西方,城市化推进了社会文明的进程。因此,城市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均应以人为本,人的衣、食、住、行应成为城市政府的工作重点和服务方向。需要因地制宜,发挥比较优势,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,提升生态产品生产能力,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。
   居民生活要有宜人的园林环境,因此,要以城乡统筹、产城互动、节约集约、生态宜居、和谐发展为重点推进城镇化,而不能以牺牲农业和粮食、污染甚至破坏园林生态环境为代价,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,最终发展形成大中小城市、小城镇、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、共同富裕的格局。
    应发挥投资对城镇建设的关键作用,推进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的提升。加大投资力度,加快城市垃圾和污水处理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,解决进城农民的住房难题,改善棚户区的住房条件。加快发展可持续农业、循环农业和有机农业,既可以保证居民群众的食品安全,也应该成为投资的方向和重点。应投资建设与第三次工业革命相关的新型基础设施,包括新一代高速互联网、第四代移动通讯基础设施、智能电网、电动汽车充电站、可再生能源储存系统等,以便我国能够在未来的高新技术和产业竞争中占一席之地。
  生态文明理念应融入城镇化的各方面和全过程。园林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融入城镇化的各方面和全过程,就应走集约、绿色、低碳、智能的新型城镇化道路,尽可能提高城市规划、建设和运行管理的效率,使各种经济社会活动更加有效,以尽可能少的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支撑城市的运行,以尽可能低的资源环境代价提高居民群众的生活质量,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。
  自然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,城市居民的生产和生活离不开水、粮食、能源等资源及其产品的供应。我国历来是人地矛盾突出的国家,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十分重要。虽然我国的国土辽阔,但适宜人生存的空间并不充裕。
  此外,还应优化能源结构,重视煤炭、石油等化石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,加快开发利用太阳能、风能、水电、生物质能等非化石能源。高效利用风能、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,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基石。应开发绿色低碳技术,引导技术、资金和其他资源投向,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,促进技术进步,以提高资源产出率为核心,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。
  依靠技术进步和创新,提高城市化的质量和效率。一是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技术水平,将新的科学知识应用于建设实践;二是开发新材料以代替耗竭性自然资源和有毒物的使用;三是重视适用技术的整合集成,提高基础设施建设中的科技贡献率;四是加快信息化和城市化的融合,把满足人的需求和信息获取的便利性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目标。
  城市规划必须超前,建设则应循序渐进要用明天的视野规划和建设城市和工程。因此,应按园林生态学原理规划、建设和管理城市,以交通为纽带建设形成城市带、城市群。加快建设绿色低碳交通运输体系,发挥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。加强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的衔接,在大中城市建设形成机动车、自行车和行人协调的道路体系。
  不断提高建筑物的节能环保标准。城乡建筑如不能按节能环保标准进行规划、建设,使用中必将浪费大量能源,改造也将花费大量资金。
  宜居的城市环境,需要居民的觉醒和行动。应通过宣传教育,提高公众节约资源、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,在全社会形成节约消费光荣、铺张浪费可耻的文明风尚。


 

打印】    【关闭
分享到: 分享到qq空间 qq空间 分享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 人人网人人网 豆瓣网 MSN 腾讯微博
技术电话:0755-86153989  销售电话:0755-86153509 客服信箱:yl@tmjob88.com